血虚风燥(慢性湿疹)案

发表时间:2024-06-09 15:36


姓名:母某             性别:男              年龄:41岁   

主诉:双下肢红斑丘疹、苔癣样变1年余。

现病史:1年前患者双下肢出现瘙痒不适,反复搔抓后局部出现红斑丘疹,融合成片。平素喜热水烫洗,后红斑颜色变暗,皮肤粗糙肥厚呈苔癣样变,时有瘙痒,

影响睡眠,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就诊。现症见:精神一般,饮食一般,睡眠稍差,小便黄,大便一般,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数。专科查体:双下肢对称性暗褐色斑片、丘疹,部分融合成片,边界稍清楚,抚之粗糙,呈苔癣样变,间有抓痕血痂,无糜烂无渗出。

西医诊断:慢性湿疹

中医诊断:湿疮

证型:血虚风燥

治则:养血祛风,滋阴润燥止痒

方药:

(1) 当归15g       生地黄60g      白芍30g      何首乌10g

      太子参15g     石斛10g        川芎10g      玄参30g

      瓜蒌皮30g     桃仁30g        红花12g

6剂,日一剂,水冲,分两次,早晚饭后服用

(2) 复方氟米松软膏   外用 每日三次,外用。


二诊:患者用药后局部皮损较前变平,瘙痒减轻,原有粗糙皮损较前变薄,治疗上有效,患者用药后未诉不适,可继续原有治疗,治疗上仍以养血祛风,滋阴润燥为主,兼以活血化瘀,今日处方如下:

       当归30g       川芎15g         熟地黄30g       白芍30g

       赤芍30g       桃仁30g         红花12g         山萸肉15g

       甘草15g       北沙参15g

9剂,日一剂,水冲,分两次,早晚饭后服用

外用药膏仍以复方氟米松软膏,一天三次,同时局部避免搔抓及热水烫洗,皮损消退后,局部可适当润肤。

三诊:患者皮损变暗褐色,原有苔癣样皮损变平,瘙痒不明显,患者处于慢性湿疹恢复期,治疗上仍以养血润燥为主,可适当加用白术补益气血,滋润肌肤,今日处方如下:

       当归30g       川芎15g         熟地黄30g       白芍30g

       赤芍30g       桃仁30g         红花12g         山萸肉15g

       甘草15g       北沙参15g       薏苡仁30g       白术15g

9剂,日一剂,水冲,分两次,早晚饭后服用

按:慢性湿疹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病,但发病因素尚未明确,可能与机体内部因素如遗传、感染,内分泌等相关。该病属于“湿疮”范畴。陆江涛教授认为其病因为过食辛辣刺激食物或饮食不节导致脾胃受损,湿热内升,又因外感风邪,内外两邪相博,风湿热邪侵袭肌肤,日久耗伤而伤阴血。急性期湿疹以湿热蕴结为主,慢性期辩证以血虚风燥型居多。该患者患病日久,局部皮肤粗糙肥厚,现在属于慢性湿疹范畴,治疗上以养血祛风,滋阴润燥止痒为主,选用当归、生地黄、太子参补气养血活血,祛风止痒,白芍养血又可平肝,在增强补血的同时调和营卫, 增强卫外能力;病久肌肤失养,给予石斛、玄参滋阴润燥;川芎、桃仁、红花活血通络,祛风止痒;何首乌补益肝肾,助补先天禀赋不足,使气血生化有源。同时对湿疹患者治疗中应做好宣教,告知患者避免搔抓局部,避免热水烫洗。


分享到:
地址:海南省三亚市凤凰路108号疗养院8楼陆江涛工作室          联系电话: 0898- 31525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