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湿热证(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案发表时间:2024-06-09 15:27 姓名:黄某 性别:男 年龄:23岁 主诉:胸背部丘疹脓头3月 现病史:3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背部出现散在淡红色丘疹,高出皮面,无痒痛感,未予重视,后丘疹增多,渐及胸背部及双上肢,部分丘疹局部上有小米粒大小白色脓头,偶有瘙痒。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就诊。现症见:精神一般,饮食可,口干口苦,睡眠一般,小便黄,大便一般,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患者平时喜食辛辣制品,时有熬夜。专科查体:胸背部及双上肢密集米粒大小红色丘疹,边界清楚,高出皮面,抚之碍手,其上可见小粒大小大小白色脓头,无糜烂无渗出。 西医诊断: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 中医诊断:疖病 证型:肝胆湿热 治则:清热利湿解毒杀菌 方药:内服药以龙胆泻肝汤加减 (1) 龙胆草9g 柴胡10g 车前草30g 川芎10g 川木通9g 金银花30g 乳香10g 当归9g 延胡索10g 枳壳10g 栀子9g 茵陈30g 酒大黄10g 滑石30g 黄柏10 6剂,日一剂,水冲,分两次,早晚饭后服用 (2)氟康唑颗粒 0.1 口服,每日一次。 (3)治癣酊 外用 每日三次。
二诊:患者目前前胸后背处丘疹颜色变暗,部分变平,仍有少许新发丘疹,口干口微苦,大便稍干,小便微黄,舌黄,苔黄,脉滑。患者目前辨证仍属于肝胆湿热,治疗上仍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清热利湿解毒,可加用海藻软坚散结,玄参养阴清热,具体方药如下: 龙胆草9g 柴胡10g 车前草30g 川芎10g 川木通9g 金银花30g 乳香10g 当归9g 延胡索10g 枳壳10g 栀子9g 茵陈30g 酒大黄10g 滑石30g 黄柏10g 海藻30g 玄参30g 6剂,日一剂,水冲,分两次,早晚饭后服用 局部外用药物仍以治癣酊为主,用药过程中注意局部皮肤反应,如局部脱皮明显,可适当停用外用药,待皮肤好转后继续使用。
按: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是由糠秕孢子菌引起的毛囊性皮肤真菌病。可将此病归属于中医“疖病”范畴。陆江涛教授认为本病多因湿热内蕴, 复感风邪, 蕴阻肌肤所致, 清热解毒利湿为本病治疗的基本原则。该患者胸背部及双上肢多发,平素多食用辛辣之物,热毒蕴结肝胆脾胃,导致肌肤出现丘疹脓头,治疗上以清热利湿解毒杀菌为主,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方中:龙胆草功擅除湿泻火;黄柏、栀子、金银花苦寒, 可清热解毒, 泻火燥湿;茵陈、车前草、木通清热利湿、使湿热随尿而出,延胡索、枳壳、乳香行气通络;柴胡舒畅气机、尚能引诸药入肝胆,;滑石淡渗利湿;酒大黄清热通便,热有出路。同时加用氟康唑抗真菌,配合治癣酊外用,内外结合治疗,起到清热杀菌作用。该类患者应注意防护,平素饮食宜清淡,皮肤保持干爽,避免潮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