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毒蕴结(痤疮)案发表时间:2024-06-09 15:26 姓名:陈某 性别:女 年龄14岁 主诉:面部反复丘疹、脓头6月,加重7天 现病史:6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面部出现少许红色丘疹,部分上有白色脓头,伴少许疼痛不适,患者自行外用药物,症状缓解。每因饮食不当容易反复。7天前因熬夜后面部丘疹脓头增多,伴疼痛,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就诊。现症见:精神一般,饮食可,睡眠一般,月经正常,怕热,小便黄,大便一般,舌质红,苔黄,脉数。专科查体:面部散在米粒大小红色丘疹,部分上有白色脓头,少许压痛,间有绿豆大小囊肿,口周、下颌部明显。 西医诊断:粉刺 中医诊断:寻常痤疮 证型:热毒蕴结证 治则:清热解毒消肿 方药:(1)内服药以五味消毒饮加减 野菊花30g 桑白皮30g 金银花15g 连翘30g 夏枯草15g 大青叶15g 蒲公英15g 白鲜皮15g 生龙骨30g 生牡蛎30g 海藻30g 黄连6g 黄芩12g 牛膝15g 肉桂3g 6剂,日一剂,水冲,分两次,早晚饭后服用 (2)安肤外洗颗粒 10g,水冲外用湿敷患处,每日两次。
按:痤疮属于炎症性慢性皮肤病,属于中医学中“粉刺”、“肺风酒刺”等范畴。本病多因风热之邪客于肺经,阻滞经络招致气血郁滞而生,或日久热毒阻滞经络而生痰生瘀,痰热瘀结致囊肿结节。该患者属于青春期少年,平时喜食辛辣制品,加之作息失常,面部丘疹脓头明显,有疼痛感,体内生湿生热,热毒熏蒸面部以至于化脓化腐,治疗上以清热解毒消肿为主,给予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黄连、黄芩、大青叶清热解毒消肿,给予桑白皮宣肺清热桑,白鲜皮清热燥湿,海藻、夏枯草清肝火,软坚消肿,龙骨、牡蛎软散结,改善睡眠,牛膝活血消肿,肉桂补气,托毒外出。陆江涛教授认为对于痤疮的治疗应该内外兼治,他自行研制安肤外洗颗粒外用,该药物具有消炎止痛作用,主要由苦参、薄荷、地榆、大黄、牛蒡子、金银花、白花蛇舌草藿香、滑石粉、白鲜皮组成。方药中金银花、白鲜皮、地榆、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具有解热、抗炎,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苦参清热燥湿,苦参碱对各种致炎剂引起的急性渗出性炎症有明显的对抗使用,与氢化可的松作用相似白花蛇舌草、藿香、白鲜皮能除湿消肿杀菌,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薄荷能抗炎,解热、降温作用;滑石粉可以收敛燥湿、清热解毒、 抗炎、消肿、抗菌等作用;大黄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具有解热、抗炎、抗过敏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