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内热(痤疮)案

发表时间:2024-01-16 10:06

姓名:詹某             性别:女              年龄:22  

初诊时间:2019.7.1                              节气:夏至

主诉:面部反复丘疹脓头1年余

现病史: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面部出现少许红色丘疹,部分上有白色脓头,伴少许疼痛不适,患者自行外用药物,症状缓解。每因饮食不当容易反复。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就诊。现症见:精神一般,偶有心烦,情绪易波动,饮食可,睡眠稍晚,眠浅,月经正常,小便黄,大便一般,舌质红,苔黄,脉弦数。专科查体:面部散在米粒大小红色丘疹,部分上有白色脓头,少许压痛,口周、下颌部明显,间有痘印。

西医诊断:痤疮

中医诊断:粉刺

证型:阴虚内热

治则:养阴清热解毒

方药:(1)生地30g      玄参30g     夏枯草15g      生龙骨30g

          生牡蛎30g    连翘15g     大青叶30g      白茅根30g

          肉桂6g       黄芩20g     柴胡15g        薄荷10g

          旱莲草30g

                                    6剂,日一剂,水冲,分两次,饭后服

2)异维A酸红霉素软膏,外用,每晚一次

时间:2019.7.6

二诊:患者用药后面部红色丘疹脓头有所减轻,原有丘疹变小,心烦症状好转,舌质红,苔黄,脉数。患者用药后丘疹有所减少,治疗上使用养阴清热解毒之法有效,效不更方,今日处方如下:

          生地30g      玄参30g     夏枯草15g      生龙骨30g

          生牡蛎30g    连翘15g     大青叶30g      白茅根30g

          肉桂6g       黄芩20g     柴胡15g        薄荷10g

          旱莲草30g

6剂,日一剂,水冲,分两次,饭后服

按:痤疮, 又称粉刺、青春痘, 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多发于面部、背部、胸部等富含皮脂腺的部位, 该病患者80%年龄为11-30岁。本病病程慢, 易复发, 可持续多年, 严重影响美容美观, 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古人有“女子以肝为后天”,“女子郁怒倍于男子”,对于年轻女性患者体内阳有余,肝阳易上亢化火,伤及阴血,体内阴血内热是关键,故滋阴清热凉血是治疗本病的首要方法。方中:生地、玄参、旱莲草养阴清热,黄芩清上焦湿热,夏枯草清肝火,连翘、大青叶清热解毒,柴胡疏肝理气,龙骨、牡蛎软坚散结,帮助睡眠,薄荷清凉止痒。二诊时,患者心烦症状缓解,丘疹消退明显,效不更方,可继用。


分享到:
地址:海南省三亚市凤凰路108号疗养院8楼陆江涛工作室          联系电话: 0898- 31525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