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热证(面部皮炎)案发表时间:2024-01-16 09:59 姓名:周某 性别:女 年龄:35岁 初诊时间:2019.5.21 节气:小满 主诉:面部微红发痒1周 现病史:1周前患者更换面膜后面部出现微红,灼热微痒,自行冷敷,局部红肿减轻,再次化妆后面部红肿加重,瘙痒明显。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就诊。现症见:精神一般,饮食可,睡眠好,小便黄,大便一般,舌质红,苔黄,脉数。专科查体:面部发红,局部肿胀,皮温增高,边界欠清,无糜烂无渗出。 西医诊断:面部皮炎 中医诊断:药毒 证型:血热证 治则:清热凉血解毒 方药:生地60g 玄参15g 麦冬18g 五味子15g 白及9g 黄芩9g 紫草30g 牡丹皮9g 赤芍15g 阿胶10g 太子参15g 桑叶15g 6剂,日一剂,水冲,分两次,早晚饭后服用
按:面部皮炎属于中医“药毒”范畴。使用化妆品不当,药毒入侵体表,热毒随皮肤腠理而入,与气血相搏,郁久化热,灼伤营血,血热妄行,熏蒸肌肤而致面部出现丘疹、红斑;热盛血脉扩张,局部皮温增高。此患者属于血热证,治疗上应清热凉血止痒为主,方中:生地黄、牡丹皮、赤芍、黄芩、麦冬清热凉血泻火;紫草凉血,白及滋阴柔肝,避免肝风内动,阿胶滋阴养血清热,桑叶清热疏风止痒,太子参扶助正气,驱邪外出,诸药合用,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之功效。同时嘱患者停用化妆品,避免再次使用刺激性物品,冷水敷面,同时应注意面部的护理,避免使用含激素药物,并且要规范使用化妆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