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内热(药疹)案发表时间:2024-01-16 09:57 姓名:罗某 性别:男 年龄:76岁 初诊时间:2019.2.26 节气:大寒 主诉:阴囊、阴茎红肿糜烂10天 现病史:10天前患者因牙痛口服甲硝唑及牛黄解毒丸后,阴茎鬼头处出现微红肿胀,自行外用药物,效果不佳,阴茎红肿加重,龟头处出现糜烂,伴疼痛不适,阴囊肿胀,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就诊。现症见:精神一般,饮食可,睡眠一般,夜尿多,大便一般,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专科查体:阴囊处皮肤淡红微肿,阴茎龟头处皮肤潮红糜烂,其上可见少许淡黄色分泌物。 西医诊断:药疹 中医诊断:药毒 证型:阴虚内热 治则:养阴清热 方药:生地30g 玄参30g 牡丹皮10g 赤芍15g 防己15g 北沙参30g 石斛10g 麦冬18g 黄芩15g 甘草15g 苦参10g 地肤子10g 6剂,日一剂,水冲,分两次早晚饭后服用 同时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0mg+维生素C注射液2.0,静滴,每日一次,连用5天
按: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指药物通过口服、注射、皮肤黏膜用药或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的炎症反应,中医称“药毒”,或称“中药毒”。本病的特点是发病前有用药史,并有一定的潜伏期,皮损形态多样,颜色鲜艳,可泛发或仅限于局部,病情轻重不一,严重者可累及多个系统,甚至危及生命。男女老幼均可发病,以禀赋不耐者为多见。中医学认为药毒的发生由禀赋不耐,药毒内侵所致。早期药毒伴风热之邪侵袭,内入营血,外发肌腠,则生红斑、风团、瘙痒。药毒侵袭,入里化火,血热妄行,溢于肌表,则斑疹鲜红,或呈紫 癜、结节、血疱出血等;火毒炽盛,燔灼营血,外伤皮肤,内攻脏腑,则病势险重。疾病后期,病程日久,药毒伤阴耗液,气无所生,形成气阴两伤之证。该患者有明确的用药史,就诊时阴囊红肿糜烂已有10日,药毒入里化热,耗气伤阴,治疗上应以滋阴清热为主,方中:生地、玄参、沙参、石斛、麦冬均能滋阴清热,赤芍、牡丹皮凉血活血,避免毒邪瘀滞局部,黄芩、地肤子、苦参清热解毒,清解余毒,甘草、防己托毒生肌。对于药疹的治疗治疗原则应首先停用一切可疑致敏药物及其结构近似的药物。西医可给予对症的抗过敏治疗,严重者应及时给予糖皮质激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