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气不足,风热伤络证(过敏性紫癜)案发表时间:2024-01-16 09:42 姓名:宋某 性别:男 年龄:79岁 初诊时间:2020.03.19 节气:惊蛰 主诉:双下肢瘀斑瘀点7天 现病史:7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双下肢出现散在瘀斑瘀点,颜色暗红,无关节疼痛,未予重视,后瘀斑瘀点增多,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就诊。现症见:精神一般,饮食可,睡眠一般,小便黄,大便一般,舌质红,苔黄,脉数。专科查体:双下肢针尖至米粒大小暗红色瘀斑瘀点,未高出皮面,压之不褪色,皮温升高,无关节痛,无腹痛。 西医诊断:紫癜 中医诊断:过敏性紫癜 证型:正气不足,风热伤络证 治则:疏风清热,养血止血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 金银花12g 连翘15g 板蓝根15g 大青叶15g 苍术18g 茯苓30g 萆薢30g 白术15g 黄芪30g 三七粉8g 阿胶6g 地肤子15g 陈皮15g 甘草15g 白芍30g 6剂,日一剂,水冲,分两次早晚饭后服用 时间:2020.4.9 二诊:患者下肢瘀斑瘀点颜色变暗,无新发,无关节疼痛,病情处于稳定期,缓则治其本,治疗上健脾益气,气能摄血,血行脉中避免外溢,今日处方调整为: 黄芪15g 当归15g 白术20g 茯苓20g 苍术15g 牛膝15g 丹参15g 牡丹皮15g 桂枝30g 白芍30g 三七6g 甘草30g 仙鹤草30g 9剂,日一剂,水冲,分两次早晚饭后服用
按:过敏性紫癜是临床常见的免疫介导的系统性小血管炎,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以皮肤紫癜、腹痛、关节肿痛、胃肠道出血、甚至尿血、便血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少数患者可同时伴有血管神经性水肿。本病病程较长,容易复发,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病情重者多采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副作用较多且疗效尚不确定。过敏性紫癜属中医学“血证”“紫癜”“肌衄”“葡萄疫”等范畴。陆江涛教授认为老年性过敏性紫癜多由于禀赋不耐,外因感受风湿热毒所致。本病初起证候多热多实,久则多为虚证及虚实夹杂证候。该患者年老体弱,正气不足,不能抵御外邪,外感风热之邪,与气血相搏,灼伤络脉,血不循经,溢于脉外,泛发肌肤,而发紫癜瘀斑。治疗上应标本兼治,方中金银花、板蓝根、大青叶、连翘清热解毒凉血,以治其标,苍术、白术、黄芪、陈皮、茯苓健脾益气,敛血止血,三七、阿胶、白芍养血补血,扶助正气,驱邪外出,以治其本,萆薢清热利湿解毒,甘草调和药性。二诊时,患者病情稳定,缓则治其本,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治疗上给予健脾益气为主,选用黄芪、白术。茯苓、苍术健脾益气,当归、三七、牛膝、丹参活血通络,牡丹皮、白芍清热凉血,清解余毒,仙鹤草收敛止血,甘草调和药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