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蕴结(痤疮)案发表时间:2023-10-24 18:21 湿热蕴结(痤疮)案 姓名:高某 性别:女 年龄:27岁 初诊时间:2018.5.29 节气:小满 主诉:面部反复丘疹脓疱伴疼痛半年 现病史:半年来患者面部反复出现散在红色丘疹,部分上有白色脓头,少许压痛,挤压后局部可有白色脓栓,面部油腻,平素喜食辛辣食物,夜间睡眠差,多次自行外用药物,症状好转吗,易反复发作。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就诊。现症见:精神一般,饮食可,睡眠一般,口苦口干口渴不适,小便黄,大便稍干,舌质红,苔薄黄,脉滑。专科查体:面部散在米粒大小红色丘疹,部分上有白色脓头,少许压痛,间有痘痕及小米粒大小黑头粉刺,面部油腻,偶有瘙痒。 西医诊断:寻常痤疮 中医诊断:粉刺 证型:湿热蕴结 治则:清热利湿,泻火解毒 方药: 青蒿15g 茵陈15g 薄荷10g 柴胡15g 姜黄35g 紫苏15g 藿香10g 石菖蒲10g 栀子10g 木通15g 车前草30g 小茴香8g 砂仁6g 6剂,日一剂,水冲,分两次,饭后服 2、异维A酸红霉素软膏 外用患处,每晚一次。
时间:2018年6月5号 二诊:患者面部丘疹颜色变暗,原有脓头均已干涸,无新发丘疹,面部油腻好转,口渴口干症状好转,舌红,苔黄腻,辨证仍属于湿热蕴结,治疗仍以清热利湿泻火解毒为主,守上方急用9剂,同时加用中医面部美容治疗,后患者面部丘疹消退,遗留痘印,停药。
按:该患者平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肥甘厚味之物,助湿生热,使胃肠蕴热,积热循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上行于面部,郁于毛孔而致痤疮。该患者面部油腻,局部丘疹脓头,部分有压痛,口干口苦,口渴,体内湿热偏重,治疗以清热利湿,泻火解毒为主。方中:青蒿、茵陈清热利湿,藿香、石菖蒲清利湿热,栀子泻三焦火毒,木通、车前草均可以清肝胆湿热,姜黄杀菌,紫苏、小茴香宽中行气,避免湿滞脾胃,柴胡清利肝胆,砂仁理气和胃。对于青壮年男性患者,额面、前额可见丘疹、脓疤、囊肿等,颜面光亮油腻、兼见口干喜冷饮、口臭、饮食较多、小便黄、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燥湿泻火为主。常可选用以下药物:黄连、茵陈、桅子、生大黄、土获菩、黄芩、黄柏、木通、薏苡仁、姜黄、藿香等药物,对于痘痕明显者,还可选用积雪草、凌霄花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