瘙痒的病因病机

发表时间:2023-10-24 18:18

瘙痒的病因病机


瘙痒,是一种能引起搔抓欲望的不愉快感觉,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祖国医学把瘙痒的原因归为风、湿、热、虫、虚、瘀。凡致病具有善动不居、轻扬开泄等特性的外邪,称为风邪。风为春季的主气。风气淫胜,伤人致病,则为风邪。风虽为春季的主气,但终岁常在。因此风邪为病,四季常有,以春季为多见。风邪来去疾速,善动不居,变幻无常;其性轻扬开泄、动摇,且无孔不入。风邪侵人多从皮毛而入,引起外风病证。风邪是外感病极为重要的致病因素,称为“百病之长。”其在瘙痒的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一、“风”与瘙痒。

1、风为阳邪,易袭阳位风邪具有向上、发散的特点,故属阳邪。风邪致病,先伤表卫,风邪客于肌肤则为瘙痒。瘙痒性皮肤病的病位也都是在体表。

2、风性善行数变,风邪具有善动不居、行无定处的特点,故其病位游移,起病急,变化快,临床表现多样。不同的瘙痒性皮肤病均有这种特点,有皮损或无皮损,皮损的形态多样,如风团、丘疹、斑块等。

3、风性主动风,具有使物体摇动的特点,其致病也有喜动的特点。瘙痒喜搔抓,搔抓可以缓解瘙痒。

4、风为百病之长,风邪致病最急,变化最多,最速。六淫中其他几种病邪多随风邪相兼为患,而瘙痒也有多种病因。风邪侵犯部位较广,风邪所致瘙痒往往令全身皆痒。

5、风邪可兼其他病因。”风湿、风热均可致痒。其他病因也可兼从风化。湿为阴邪,可兼热邪、风邪,形成风湿、风湿热引起瘙痒;热为阳、易生风动血;行皮中,主动为阳邪,易化火伤阴生风;气血不足、气滞血瘀肌肤失去濡养也可化燥生风,故而可见瘙痒都可有风参与致病,风是瘙痒最重要的致病因素。

二、风邪类型

1、外风:禀赋不耐,感受风邪,客于肌肤,发而为痒。素休阳气不足则易招致风寒,素体阴血不足则易招致风热,素体脾阳不足则易招致风湿之邪。慢性性荨麻疹、药疹、麻疹、单纯疱疹、手足癣等急性瘙痒多与外感风邪有关。

2、内风:内风包括血热生风、血虚生风、血瘀生风。血热则营血耗伤,血瘀则气血不通。血热、血虚、血瘀皆可致肌肤失去濡养,故而化燥生风产生瘙痒。故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说。皮肤瘙痒症、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等慢性瘙痒多与内风有关。

三、祛风药物的使用

1、疏风止痒:外感风邪用疏风止痒法,选用解表祛风之荆芥、防风、白芷、麻黄、桂枝、蝉蜕、浮萍、刺蒺藜等。

2、熄风止痒:内风用熄风止痒法,在清热凉血、滋养阴血、活血化瘀等治法的基础上加上镇静安神、平肝熄风之品,如僵蚕、地龙、蜈蚣、全蝎、鸟蛇、龙骨、磁石、石决明、夜交藤等。

风邪是瘙痒性皮肤病的重要病因,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瘙痒皆从风论治,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加用祛风之品以加强止痒之功,临床上可收到较好疗效。疏风止痒多通过抗过敏的作用止痒,熄风止痒多通过镇静麻醉作用止痒,临床中可以根据病因选择有针对性的止痒之品。又外风可引动内风,内外风常兼见,故可联合应用疏风与熄风之品加强止痒功效


分享到:
地址:海南省三亚市凤凰路108号疗养院8楼陆江涛工作室          联系电话: 0898- 31525777